近日,从武汉勘察设计协会获悉,在“2022年度武汉地区勘察设计成果评价活动”中,武汉生态设计院四个项目分别获奖。
市政公用工程组二等奖
幸福园路(纱帽大道~江大路)建设工程
南湖、东湖、汤逊湖水环境提升治理工程
(一期)
专项组二等奖
汉江硚口江滩四期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江汉六桥至舵落口段)
工程勘察组三等奖
中华路城市阳台防洪及景观综合提升工程
(一期)岩土工程勘察
“2022年度武汉地区勘察设计成果评价活动”由武汉勘察设计协会主办,旨在推动勘察设计行业科技进步与设计创新,提升武汉市勘察设计整体水平。本次活动有中信设计院、中南市政院、武汉市政院等多家实力强劲的设计院参加,我院在此次活动中与各家优秀设计单位“同台竞技”,在激烈的评比角逐中斩获四项奖项,实属不易,振奋人心。
四个获奖项目涉及生态、市政和勘察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我院作为综合性特色勘察设计单位的专业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示范性,此次四个项目一起获奖是对我院设计创新水平的高度肯定。
幸福园路(纱帽大道~江大路)建设工程
亮点及创新:本项目优化了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改善区域防洪内涝能力,采用布置局部框架柱、框架梁、巧妙的设计变形缝,将结合处的布置显得轻巧而可靠,大型箱涵的流量较大、难以维护,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有关的水利参数、线下管径等因素,使得排水的速度等可以达到防洪排涝的要求,为避免水流存在死角导致淤积,在箱涵与箱涵、箱涵与管道连接处采用具有导流作用的弧形理念设计。
建设意义:本项目作为片区的东西向交通性主干道,建成通车后,有效且及时地推进了吉利整车项目和小鹏汽车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的顺利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周边交通疏散能力,有效带动了汉南通航片区新能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
南湖、东湖、汤孙湖水环境提升治理工程(一期)
亮点及创新:本项目首次将行业领先的AI智能清淤检测一体式管道机器人应用于武汉市排水管网清淤修复项目中,实现了不用工人下井作业,机器人能够针对不同的管道环境马上检测出管道缺陷,并通过5G网络将管道缺陷检测数据直接上传至设计人员的智能手机,实现检测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联动,在检测过程中碰到淤塞管道,不用更换设备,就能达到管道清淤的目的。
建设意义:项目建成后,有效改善了管涵淤塞现状,能够快速恢复排水能力,减少雨季城市渍水现象,有助于提高南湖周边抵抗雨洪的能力。同时,工程的实施减少了管道内沉积污染物直接排湖或排江的总量,可以减轻区域内湖泊河流的水污染问题,对保护湖泊和长江水质,提高武汉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汉江硚口江滩四期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江汉六桥至舵落口段)
亮点及创新:本项目原滩地面貌混乱,未形成整体景观且少量绿化杂乱。设计人员整合周边景观环境因素,融入生态理念,以汉江水文化为脉络,呼应硚口生态新城的发展,以防洪功能为基础,以滨水乡野生态带为核心,打造独具区域特色的滨江带状休闲绿廊;结合各段现状滩地特色,构造四大生态景观分区,滩地绿化率高达72.9%,其中乡野花田为首个大面积花田花海设计区域,花海面积高达4万平方米。
建设意义:项目体现了都市到自然的空间过渡,形成运动到舒缓的节奏变化,为广大市民创造出一个充满绿色、回归自然的滨水公共空间。
中华路城市阳台防洪及景观综合提升工程(一期)岩土工程勘察
亮点及创新:本项目采用由我院自主研发的堤防智慧勘察协同工作平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了堤防勘察的信息化管理,使堤防勘察项目的技术质量策划、工作部署、现场数据采集、数据远程传输、后台数据处理、成果自动生成及项目监管、技术质量工作等内容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协同开展,不仅可以减少项目管理与技术的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升堤防勘察项目的监管水平,显著提高堤防的勘察质量。
建设意义:本项目的顺利完成,成功减轻了武汉市的防洪压力,改善了武昌区沿江环境景观,成为了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优美生态临江带和极具标志性的城市符号。
今年以来,我院高举生态大旗,继续深化“红色五台”党建品牌建设,坚持以生态为主轴,积极延伸生态业务板块,实现了重点项目稳推进、业务领域再拓展、科技创新再突破、管理手段大提升,改革融合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接下来,生态设计院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生态为主线,以客户为中心,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设计成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素 材:总工办
编 辑:刘 黎
审 核:陈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