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资讯
喜庆两周年 | 生态设计院精品工程方阵向您走来,请检阅
2022-12-23 2981 返回列表

喜庆两周年

生态设计院精品工程展播

奋进两载始终坚守责任与担当

以生态设计为城市发展铺就靓丽底色

面向新征程我们继续发扬工匠精神

和生态先锋精神

通过设计之笔将城市的天然禀赋

绘入广大百姓的美好生活

值此两周年之际

生态设计院特推出精品工程展播

请您来检阅!

公司改革重组以来,以最快速度实现

从物理融合到化学融合的转变。

业务板块形成三足鼎立、两大支撑的格局。

 

水 利 防 洪

开发区(汉南区)“四水共治”二期工程

长江堤防设施达标整治项目设计

施工总承包(EPC)

 

该项目主要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江干堤堤防设施进行达标整治,总长约为70.742km,包括堤防道路改造约72km,护坡改造42万㎡,哨所维修16座,新建防汛前线指挥部7座,路灯2351套以及监控系统等,项目投资约4亿元。

项目的建成,有利于加强堤防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进一步巩固长江干堤防线,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同时改善了岸线景观,对推动长江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树立了湖北省堤防建设管理新标杆。

绿 色 市 政

南泥湾大道(三环线-汉西三路)改造工程

 

该项目是武汉城市交通“五环二十四射”的重点项目之一,工程全长约为5.98公里,新建双向四车道高架桥梁,并同步对地面道路进行优化和改造,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集雨污水、桥梁、智能交通、绿化及城市路面改造于一体。

项目建成后,将打通城市西向主动脉,形成汉口中心城区至汉江湾城市副中心至吴家山组团之间的一条高效快捷通道。

工 程 勘 测

武汉市险工段水下测量及分析

 

武汉市堤防险工段共有40多处,分布在武汉市境内长江、汉江两岸。为了解汛期前后水下冲刷对堤防安全的影响,每年对40多处险工段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并建立了三维数字孪生分析平台,对险工段河床、冲淤变化及堤防岸坡的稳定性给予风险评估和预测。

该平台的建立,作为武汉市未来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底板和基石,将为武汉市的智慧水利(如智慧堤防、智慧防汛、智慧湖泊)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生 态 景 观

青山湿地一期

(中石化柴油码头至八吉府大街段)

生态修复工程

 

该项目作为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的重要组成之一,北靠长江、西临青山区武丰闸、南至武惠堤、东近八吉府大街,整体用地呈带状,与天兴洲隔江相望。堤防总长约12.26km,总用地面积约7.8km²。

其设计以“生态修复、尾水处理"为核心,打造具有长江流域湿地特色的滩涂。主要通过去公园化的自然美学手法,强化场地原有优势植被色彩,最大程度的尊重场地自然基底,保护和利用现有绿色资源,采用水彩泼墨的设计手法,让自然做功,营造“百渚芳菲、蒹葭飞鹭的七彩花滩”。

建 筑 与 环 境

武汉市硚口区古田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

 

该垃圾转运站位于长丰大道高架和汉丹铁路围成的长条形角落里,远期处理规模可达1500吨/日。站内配置了污水处理及臭气处理设施,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在垃圾卸料及转运大厅,配置了负压除臭、植物液喷淋及离子送新风三种除臭措施,将臭气在有限空间内彻底消灭。为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教育,站内还设立了环保教育基地,展示了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等最前沿技术及案例。

蓝天白云,青瓦黛墙、绿草荫荫,该垃圾转运站结合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应用新技术,不仅解决了以往垃圾转运站臭气熏人、污水横流的环境噩梦问题,而且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线。

素 材:各生产部门

编 辑:朱文婷

审 核:陈 玲